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口腔保健 > 信息
编号:11662255
老年人为何更容易发生口腔疾病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13日
     老年人的口腔疾病与年轻人有一些不同点,发病率也较高。老年人由于生理增龄的变化,身体各部组织渐趋老化,器官功能日趋低下,口腔的变化同样经历这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容易发生各种口腔疾病。特别是牙齿,由于几十年咀嚼的磨耗,牙面的釉质(俗称珐琅质)大量被磨耗,生理的牙尖磨平,牙龈萎缩,更易引起各种牙病。

    ⑴ 龋齿:由于老年人的口腔卫生不易保持,口内易存留食物,加上牙体的磨损及牙根暴露等原因,老年人的龋患率较高,有时在牙颈部及暴露的牙根处也较多见。

    ⑵ 牙周病:老年人牙周病较多且较严重。这是由于老年人因牙齿本身牙周组织、龋槽骨经长期使用及机体的老化而发生变化,容易引起食物嵌塞、咬合创伤,局部卫生不易保持;以及全身状况随年龄增长发生变化,如糖尿病及血管硬化等,均可导致牙周溢脓及急慢性炎症发作,以至牙齿松动脱落。

    ⑶ 牙齿过敏(口腔专业术语叫牙本质过敏):主要是对冷热食物、冷风凉水、酸甜食物、饮料等刺激过敏、酸痛难受。这种过敏有两个来源,一是牙的咬合面即后牙的面,前牙的切缘磨损过重,釉质大部或全部被磨去,牙髓(俗称牙神经)相对离牙表面近了,因而对上述的温度和化学等刺激敏感。二是牙龈萎缩后使牙颈暴露,牙颈部及其下方的牙根是没有珐琅质包绕的,故对刺激敏感。如果加上刷牙用力过大和使用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如横刷法,更易使牙颈部牙质缺损,形成临床上称之为楔形缺损的病变,使牙髓更靠近外界,过敏情况就会更为严重。
, http://www.100md.com
    ⑷ 牙体磨耗症:老年人的磨损均较为严重,除可导致牙本质过敏外,甚至可发生牙髓炎。也可因磨损致牙齿的邻接关系破坏,导致食物嵌塞、咬合创伤等而引起牙周炎、甚至牙起颞颌关节疾病。磨损后的锐边缘又可能刺激损伤舌和颊黏膜,也可为引起白斑的因素之一。

    ⑸ 食物嵌塞:即一般所说的吃东西时塞牙,这是由于牙面磨耗后破坏了牙齿正常生理性的尖,嵴和窝沟形态,甚至破坏了牙齿间的邻接关系。而这些结构从物理学上可使牙齿在咀嚼食物时既磨得烂,又有自然地从沟窝中排列外面而不会嵌塞到牙与牙之间的缝隙里。一旦这些正常的生理关系被破坏,食物流不出去,或没有了牙嵴的封闭,食物就易于嵌入牙间了。而且牙龈萎缩、牙颈部外露,原来为牙龈及龈乳头封闭着的两牙间的间隙暴露出来,食物也可横向嵌入两个牙之间。

    ⑹ 牙缺损与缺失:牙齿的缺失与年龄有密切关系,随着年龄增大,缺牙越来越多。缺牙后直接导致咀嚼功能减退、发音功能障碍、影响面容及口腔组织的功能、以及影响颞下颌关节功能等。缺牙后长期戴义齿,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有发生义齿性口炎的可能。
, http://www.100md.com
    ⑺ 口腔黏膜白斑:由于长期抽烟、饮酒、进烫食等刺激,以及牙颌关系改变与不良修复物等机械刺激损伤,老年人口腔白斑的患病率也比较高。

    ⑻ 口腔肿瘤:老年人常见的口腔肿瘤主要是鳞状上皮细胞癌,如舌癌、龈癌、唇癌及发生在上颌窦、颊、腭的肿瘤等。上述各种疾病,可以是一种,也可能是多种疾病同时存在,症状可轻可重。不管怎样,不仅局部症状带来痛苦,而且会影响全身健康。因此,应尽早采取措施,积极防治。

    农村地区的口腔卫生保健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他们的口腔卫生状况直接反映出我国口腔事业的水平。目前我国口腔医师与全国人口的比例严重失调,有的省份的比例仅为1:20万,而且现有的口腔科医师又大多集中在城市,甚至有许多县城还没有口腔科专业医师,农业人口的许多口腔疾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在农村地区的牙周病及龋齿的发病率较高,而大部分都得不到早期有效的治疗。有的地区有出现牙齿疾病就拔牙甚至该拔的牙得不到及时治疗,只好听其自然,其它口腔卫生保健措施几乎不存在。牙体牙列缺失后也得不到修复,一些制作的假牙又不符合口腔的卫生保健要求,根本达不到恢复功能的,甚至可给剩余的健康牙或牙周组织,口腔黏膜造成损害。根据国内现在状况,除应大力培养各种类型的口腔专业人才外,更重要的是在现有的农业地区医务人员及广大的农村人口中普及口腔卫生保健的常识,使每个人自觉采取口腔卫生保健措施,以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⑴ 应使每个人都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掌握正确的竖刷牙方法,减少菌斑的形成,防止牙结石的堆积,以减低龋病及牙周病的发病率。这是农村地区口腔卫生保健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⑵ 对农村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之能针对口腔疾病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口腔治疗,减少牙齿的缺失。, http://www.100md.com